1.关于中学生心理咨询原则及范围
"心理咨询"顾名思义,就是在心理方面给咨询对象以帮助、劝告、教育的过程。
美国《哲学百科全书》认为,咨询心理学有以下几个特征:
(1)心理咨询面对的是正常人;
(2)心理咨询对人的一生都提供有效的帮助;
(3)强调来咨询的人的自己的力量与价值;
2、心理咨询的原则
心理咨询的原则由咨询双方共同遵循。
(1)自愿。心理咨询全部过程按着征询者个人意愿进行。自主选择咨询的时机、方式和人员,自愿接受咨询人员的指导。咨询人员自行选定咨询对象或强制其服从某种指导。
(2)理解。中学生面临心理障碍,迫切需要他人的关怀和支持,特别是主动征求咨询的学生,更对获得心理解脱寄于很大的希望,咨询人员应当对征询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充分的理解,提供无条件的帮助,这是心理咨询的宗旨。充分的理解才能实现坦诚的心理沟通,无条件的帮助正是体现了咨询人员对所有征询者心灵的爱抚。即使是征询者显现的他人难以理解的异常言行,咨询人员也要给予充满无限爱心的宽容和理解。
如何对待考试?
1.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说说自己的心情;
2.谈谈战胜焦虑、恐惧、畏难或侥幸心理的方法;
3.交流一下各自备考的计划、安排或做法。
教师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辅导,总结如下。
合理安排作息时间,科学用脑。充分有效地复习功课是考试成功的前提、基础,因而抓紧时间、全力以赴是必要的,但必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,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复习,做到忙而不乱,紧张有序,才能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。大搞疲劳战术,开“夜车”,弄得精疲力尽、心力交瘁,不仅不能取得好的复习效果,反而影响身心健康。所谓科学用脑,主要是指要根据生物钟运行的规律,尽可能在大脑****兴奋状态高效率地进行复习,同时也要重视大脑的卫生和保健,科学地使用大脑。比如,读书、写字和适当运动相结合,语文、数学和外语交替复习,边读、边写、边听综合复习,都能较好地保持大脑的兴奋性,有助于提高复习效果,同时也要保证适当的休息、充足的睡眠及合理的饮食。。
1.必须记住考试的时间、地点,备齐考试用品。考试用品要对照考试科目逐项检查,包括钢笔、铅笔、水彩笔、小刀、橡皮、三角板、尺子等。考试前最好提前15分钟进入考场,以便熟悉环境,适应考场的气氛,稳定情绪。过早进考场,等待时间过长,容易引起焦虑;太晚进考场,容易慌乱。
2.要明确考试规则、答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。试卷发下以后,要按试卷要求的格式,认真填写好姓名、性别、考场、考号和准考证号码,不要遗漏。
3.答卷开始,首先要认真阅读试卷前面的说明和要求,然后迅速将整个试卷审视一遍,了解对试题的熟悉程度和不同类型试题分数的分配情况,做到心中有数,以便确定答题的轻重缓急。
就存在的问题,我进行了以下的总结:
1、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
(1)当今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相对来说还是较为僵化的教育方式。面对中学生存在的问题,社会、家长、老师习惯于用强制性的说服、批评教育,面孔威严,死气沉沉。只是一味的急风暴雨式的“批评加检查”,没有将学生当作平等交流对象,更少有和风细雨和润物细无声,造成学生有心里话不敢给大人说,只有写到日记里或者网友聊天中。这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不符合的。
(2)学业任务较重。素质教育提了很长时间,也做了很长时间,可实际还是应试教育占上风,孩子的学业还是很有压力的,一些“副课“形同虚设,孩子减少了开阔视野和与他人交流的机会。
2、社会的期望和人际关系问题
当今的孩子独生子女越来越多,但好多孩子并不幸福,父母、老师期望值过高,我知道我有时为了让孩子懂事,会给他们讲当今社会竞争是多么的残酷,激烈,父母同样也是这种想法,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。学校课业繁重,竞争激烈,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。学生成了考试机器。
3、心理问题
她们这个年龄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,比如情绪不稳定;意志方面;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,自私狭隘型,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,斤斤计较,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我解脱,甚至耿耿于怀;自大自负型,自以为是,瞧不起人,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,且受挫能力差;
【解决办法】
1、老师首先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
2、情感交流,不能把他们当小孩子来看
3、多增加活动,让他们慢慢学会一些健康有趣的东西
4、班级干部轮流制,建立一帮
5、精心设计,让每一堂课都生动有趣
总结:教育他们要勇敢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,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,联合家长对孩子进行吃苦耐劳方面的锻练,学会苦中作乐。